1、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
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布數據,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015986億元,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又躍上一個新的臺階。2021年,中國經濟繼續穩中向好,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彰顯出巨大潛力和韌性。
2、我國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3、重拳反壟斷 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針對平臺壟斷、競爭失序和資本無序擴張等問題,今年以來,強監管信號持續釋放,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在強化平臺經濟監管方面,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部門出臺多個文件,反壟斷執法機構也密集“亮劍”,屢屢開出罰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時明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
4、浙江為推進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6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意見》賦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務,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先行先試、作出示范。隨后,浙江省委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進行全面部署,設立示范區領導小組,加快構建新機制,制定出臺2.5萬字的推動《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全面細化落實發展目標。
5、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 多方合力做好能源等保供穩價
隨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生產所需的銅、鐵等原材料價格一路“水漲船高”。為應對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國家有關部門合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
受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今年以來,國內電力、煤炭供需持續偏緊。各級相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保證能源供應特別是民生用能,能源供需緊張形勢有所緩解,全國煤炭產量和市場供應量持續增加,為能源安全保供和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奠定良好基礎。
6、“雙碳”政策體系頂層設計文件發布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7月16日正式啟動。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發布。作為“1”,意見在碳達峰碳中和“1 N”政策體系中發揮統領作用。隨后,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這兩份綱領性文件共同構成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兩個階段的頂層設計。
7、首張跨境服貿負面清單出爐 中國吸收外資破萬億元
我國跨境服務貿易領域的首張負面清單《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正式落地,這是繼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后,我國開放領域的又一重大制度型開放舉措。
商務部12月16日發布數據顯示,1至1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4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9%。
8、北交所正式開市交易 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提速
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這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又一重要標志性事件。北交所制度設計聚焦服務中小企業,有利于推動完善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4月6日,備受市場關注的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合并正式實施。3家企業當日成功登陸主板。
9、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會議認為,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許多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
10、《“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發布 打造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
12月,工信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19個部門和單位發布了《“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25年,中小企業整體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推動形成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