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鋼鐵行業廢鋼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廢鋼產業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而隨著廢鋼產出量的增加,廢鋼將成為平抑我國鐵礦石進口價格的重要利器。
廢鋼是唯一可大量替代鐵礦石高品位鐵資源
廢鋼是鋼鐵工業不可或缺的兩大鐵素資源之一,是唯一可以大量替代鐵礦石的高品位綠色資源。與用鐵礦石煉鋼相比,用廢鋼煉鋼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可節能60%—70%、節水40%。按實物量計算,用廢鋼煉1噸鋼,可節約350千克標準煤、1.7噸新水,少用1.3噸—1.5噸精礦粉,同時可減少86%的廢氣、76%的廢水和92%的固體廢物排放。
從工序上來看,在以鐵礦石為主要原料的長流程鋼鐵生產過程中,廢鋼主要在轉爐環節添加。我國鋼廠的廢鋼添加比例一般超過30%,日韓某些高爐的廢鋼添加比例超過40%。而在短流程鋼鐵生產(電弧爐煉鋼)中,則幾乎全部使用廢鋼作為主要原料。
社會廢鋼供給量將逐年增加
從來源看,廢鋼主要分為鋼廠自產廢鋼、加工廢鋼、折舊廢鋼和進口廢鋼4類。自產廢鋼是指鋼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切頭、切尾、切屑、邊角料等,這部分廢鋼的回收率可達100%。加工廢鋼和折舊廢鋼統稱為社會廢鋼。其中,加工廢鋼主要為鋼材下游制造商在鋼材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鋼,這部分廢鋼成色較好、雜質少,回收較為容易且回收率較高;而折舊廢鋼是指汽車、建筑、機械等行業的產品達到報廢年限后產生的廢舊鋼鐵,是廢鋼的主要來源。近年來,由于國家環保政策的要求,進口廢鋼量逐年減少,至今年已近乎為零。
由于自產廢鋼和加工廢鋼規模相對穩定,未來廢鋼增量主要來自社會廢鋼。今年,近70%的廢鋼資源來自社會回收渠道。
根據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發布的數據,去年全國廢鋼資源總產生量在2.2億噸左右,同比增加2000萬噸,增幅為10%。其中,鋼企自產廢鋼4000萬噸,占資源總量的18%;從社會采購廢鋼1.8億噸,占資源總量的82%。預計今年我國廢鋼總量將為2.5億噸,同比增加3000多萬噸,其中社會采購廢鋼量將在2.0億噸左右。到2030年,社會鋼鐵積蓄量將達到130億噸—135億噸,每年社會廢鋼資源產生量將達到3.2億噸—3.5億噸。
我國鋼鐵工業發展推動廢鋼應用指標提升
今年前9個月,我國累計生產生鐵61203萬噸、粗鋼74782萬噸和鋼材90931萬噸,累計同比增長6.3%、8.4%和10.6%。1月—9月份,我國平均日產粗鋼273.9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51.7萬噸增加了22.2萬噸。按今年前9個月平均日產粗鋼水平或平均日產粗鋼增幅推算,我國今年全年粗鋼產量均將超過10億噸大關。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可以計算出,今年9月份,我國鋼鐵行業鐵鋼比為81.3%,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鐵鋼比每下降1個百分點,計算得出的廢鋼使用量增加1300萬噸左右,折合鐵礦石使用量1600萬噸,說明今年我國鋼廠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廢鋼的水平和能力較為穩定。預計今年我國廢鋼總消費量將在2.1億噸左右(去年為1.9億噸左右)。
我國廢鋼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廢鋼加工企業迎來了自身發展的大好時機。
首先,從我國鋼鐵行業長期發展的角度出發,國家鼓勵利用廢鋼煉鋼和短流程煉鋼,鼓勵企業在不增加新產能的情況下,將剩余產能置換到廢鋼資源富余的區域。在國家鋼鐵工業“十四五”規劃研討會上,鋼協提出的未來中國鋼鐵行業產能置換中電爐鋼的比例不得低于30%的要求也為未來中國廢鋼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
其次,從我國目前的廢鋼循環利用率水平來看,與全球廢鋼利用平均水平相比,我國確實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國際回收局(BIR)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主要產國平均廢鋼比為35.5%。其中,土耳其廢鋼比高達80.8%,美國廢鋼比為72.1%,日本廢鋼比為34.2%,而我國的廢鋼比僅為20.2%。由此可見,我國廢鋼領域發展空間巨大。
最后,近年來環保督察力度的加大和全國各地碳排放交易系統的建立,為鋼鐵企業加強廢鋼利用創造了條件。去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促使我國廢鋼產業發展進入重要轉折期。這一年,我國廢鋼消耗總量在1.90億噸左右。廢鋼單耗為每噸202千克,同比增幅近25%。由于廢鋼的應用,去年我國電爐鋼粗鋼產鋼比接近10%,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
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未來社會廢鋼資源增量將以每年1000萬噸的水平遞增。在嚴格的環保要求下,我國鋼鐵企業應用廢鋼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廢鋼的應用比例顯著提高,短流程電爐煉鋼的比重呈向上發展趨勢。綜合來看,我國廢鋼產業發展空間巨大,發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