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氫能聯盟發布《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該白皮書是我國第一個全面系統闡述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的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氫能定將成為中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約為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10萬億元;全國加氫站達到1萬座以上,交通運輸、工業等領域將實現氫能普及應用,燃料電池車產量達到每年520萬輛。從中長期來看,白皮書預計2020年至2025年間,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氫能源車數量達到5萬輛,加氫站數量200萬座;2026至2035年產值達到5萬億元,加氫站數量1500座,實現燃料電池車1500萬輛。白皮書同時指出了我國氫能產業的弱點所在。據悉,我國氫能產業鏈企業主要分布在燃料電池零部件以及應用環節,但氫能儲運及加氫基礎設施發展薄弱。白皮書分析認為,我國燃料電池系統技術未來發展將有四個方向,一是持續開發高功率系統產品,二是通過系統結構設計優化提高產品性能,三是通過策略優化提高產品壽命,四是通過零部件優化以及規模化效應持續降低成本。據統計,截至去年底,中國已建成的加氫站共有23座,占全球加氫站的比例約為6.23%,其中加氫規模在500公斤以上的有9座,占比39%;建站手續齊備的商業化加氫站6座,占比26%;多數加氫站的規劃設計、工藝流程及設備配置、氫源選擇、自動控制系統等尚不能滿足商業化運營要求,耐久性驗證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