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份的進出口貿易數據來看,進出口增速雙雙較大幅度回落,總需求的放緩帶來的挑戰近日據海關總署公布的中國11月外貿數據顯示:以美元計,中國11月進口同比增長3%(前值21.4%),出口同比增5.4%(10月的15.5%)。11月份的進出口數據不僅不如預期,而且較上月增速大幅放緩。(但有一點是比較樂觀的,按美元計,中國11月貿易順差447.4億美元,擴大16.4%),至于出現如此大的反差,“罪魁禍首”是需求!
從外需角度來看,海外國家的市場需求不振帶來的是制造產品訂單的減少,對國內出口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國內經濟出現短時期經濟下行壓力,也影響到一部分進口貿易的發展,從數量看,11月我國進口原油(15.7%)、鐵礦石(-8.8%)、銅(-3.0%)、集成電路(1.8%)、大豆(-38.0%)同比增速大降。數據證明,我國進出口貿易可以看做是全球經濟的晴雨表。
一方面是雖然我國進出口貿易出現回落,但貿易順差卻好于預期,說明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提高。另一方面是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于整體,前11個月,其合計進出口7.62萬億元,增長14.4%,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3個百分點,占我外貿總值的27.3%,比重提升0.8個百分點。
進出口正在受全球需求市場的削弱而放緩,化解這種考驗需要從國內需求端化解,即消費和投資,目前消費和投資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而且,這兩大力量近期又從各部門引來幫助,包括財政部門的降稅減負,央行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等。總歸要立足于國內經濟,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外部環境帶來的不確定風險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