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外對華貿易救濟新立案數同比增加一倍多,反補貼案件創同期最高
2018年一季度,共有 12 個國家(地區)對華啟動 31 起貿易救濟調查,比上年同期增加 16 起,同比增幅高達 106.7%。其中,反傾銷 19 起,比上年同期增加 5 起;反補貼 7 起,比上年同期增加 6 起;保障措施 5 起,上年同期未發起保障措施調查。
2018年一季度,在國外對華啟動的 7 起反補貼調查中,有 6 起是與反傾銷合并調查。2018年一季度,國外對華反補貼調查創下歷年同期最高,與2016年同期持平,當年全年國外共對華啟動反補貼調查 19 起。
二、美國對華貿易救濟調查最多,發展中經濟體仍是對華貿易救濟調查的主力
美國是對華啟動貿易救濟調查最多的國家。2018年一季度,在對華啟動貿易救濟調查的 12 個國家(地區)中,發達國家(地區)2 個,分別是美國和歐盟,共啟動貿易救濟調查 11 起;發展中國家(地區)10 個,共啟動貿易救濟調查 20 起。2018年一季度,美國是對華啟動貿易救濟調查最多的國家,共 10 起,比上年同期增加 8 起;印度居第二位,共 8 起,比上年同期減少 1 起。此外,發起國(地區)還包括:阿根廷、哥倫比亞、土耳其(各 2 起)、歐盟、巴西、智利、墨西哥、哥斯達黎加、印度尼西亞、歐亞經濟聯盟(各 1 起)。
發展中經濟體是對華反傾銷調查的主要發起者。2018年一季度,共有 8 個國家(地區)對華啟動 19 起反傾銷調查,包括 7 個發展中經濟體,合計發案 14 起,占比 73.7% 。分國別來看,印度發起 7 起,居各國之首;其次是美國,5 起。此外,發起國(地區)還包括阿根廷(2 起)、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土耳其、歐亞經濟聯盟(各 1 起)。
美國對華反補貼調查創歷年同期最高,土耳其首次對華啟動反補貼調查。2018年一季度,美國對華發起反補貼調查 5 起,全部為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創美國對華反補貼調查以來歷年同期最高,與 2016年一季度持平。2018年3月20日,土耳其對原產于中國的進口腈綸和變性腈綸進行反補貼調查,這是土耳其首次對華產品啟動反補貼調查。截至目前,已經有 11 個國家(地區)對華啟動反補貼調查,發起國分別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盟、新西蘭、印度、埃及、巴西、南非、墨西哥、土耳其。
歐盟時隔 8 年再次啟動保障措施調查。2018年一季度,全球發起保障措施調查 5 起,全部涉華。2018年3月26日,歐盟委員會對進口 26 類鋼鐵產品啟動全球保障措施調查,旨在應對美國對鋼鐵 232 調查采取的征稅措施,這是歐盟時隔 8 年再次啟動全球保障措施調查。
三、化工為美國和印度對華貿易救濟調查的重點行業
2018年一季度,國外對華 31 起貿易救濟調查共涉及化工、紡織、冶金、機械、建材、金屬制品、汽車、造紙、食品 9 個行業。其中,涉及化工的案件居首位,為 13 起,占比 41.9%,比上年同期增加 9 起;紡織和冶金并居第二位,均為 5 起,各占比 16.1%;機械居第三位,為 3 起,占比 9.7%。
2018年一季度,國外對華化工行業發起的13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的發起國分別是美國、印度(各 6 起)和哥倫比亞(1 起),占上述國家同期對華貿易救濟調查的比例分別是 60%、75% 和 50%。可見,化工是一季度美國和印度對我國貿易救濟調查的重點行業。
(1)本文數據來源「機工智庫●國外涉華貿易摩擦案件數據庫」;
(2)在本文中,對華、涉華或中國均指中國大陸,不含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中國澳門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