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組長、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羅國三在京透露,通過摸底調查,官方已基本掌握了長江經濟帶化工園區、化工企業的情況,長江沿線環境敏感區域內尚存在的化工園區、化工企業,要在2018年6月底前依法撤銷;尚存在的排污口,要在2018年6月底前依法取締。針對上述問題,官方日前已經拿出了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亂象尚存不容懈怠
長江經濟帶是繼我國沿海經濟帶之后最具活力的經濟帶。羅國三表示,目前主要存在4個方面的問題:環境敏感區域內尚存在化工企業、非法排污口;化工企業布局不盡合理,還有部分企業位于岸線1公里以內;化工企業存在超標排放等;化工園區監管不到位。
浙江省經信委醫藥石化行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葉秉海談到,浙江石化行業經過前些年的大力整治,已經有較大改觀。但從各市地的反饋中,依舊可以發現一個共性問題,由于歷史原因還有相當數量的化工企業至今未能搬遷入園。浙江專業化工園區數量少,加上土地資源稀缺,入園門檻高,隨著區外化工企業的發展空間日益受限,它們的出路如何解決,還需要省政府統籌規劃、給出政策。
江蘇省化工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馬建平表示,江蘇省在沿江化工產業整治工作上,雖然謀劃早、成效多,但是在整治過程中仍面臨著較大困難。一是化工園區存在容量不足的問題,二是化工企業分類管理規范標準缺乏。化工行業內部分類多、差異大,安全、環保風險性高,各地在落實整治工作時存在著標準不一的問題,一些技術先進、本質安全和綠色發展水平高的項目與企業也被列入禁止、淘汰之列。
壯士斷腕重拳整治
2007年以來,長江流域廢污水排放量突破300億噸,相當于每年有一條黃河水量的污水排入長江。基于此,我國從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了明確的治理方案和分階段的實施辦法,破解長江經濟帶化工圍江難題。
作為長江沿線的重要城市和化工產業聚集區,湖北宜昌市2017年關閉沿江1千米范圍內化工企業20多家,并將在3年內關閉、搬遷、轉產化工企業130多家。到2020年,全市長江沿線1千米范圍內化工企業全部“清零”。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表示,關停企業難免陣痛,必須痛下決心、壯士斷腕。宜昌將在動真格大力整治的同時,推動化工產業向綠色化、集聚化、循環化、精細化、高端化加快轉型,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工產業基地。
記者從安徽省環保廳了解到,針對安徽省境內沿江部分工業園區存在的環境污染情況,省環保廳根據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的工業園區環境問題,及時對區域內多個園區進行了嚴格的督查,重拳整治沿江工業園區。針對督察組反饋的銅陵市循環經濟工業試驗園環境問題,省環保廳暫停審批園區內除民生工程、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外的新、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省環保廳要求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制定整改方案,加強整治力度,嚴肅責任追究,并于2018年2月底前完成區域限批整改事項。
江蘇省計劃到2018年底沿江八市關停約1700家化工企業,至2020年底轉移約200家。截至目前,關停任務已完成過半。在關停、轉移化工企業的同時,化工園區(集中區)的規范、調整也在進行之中。到2020年,全省化工園區(集中區)數量將進一步壓縮至不超過50家。
優勝劣汰意義深遠
搬遷整治對于各地的企業和政府來說,都是一場難度不小的挑戰,但是換個角度來看,也是長江經濟帶企業轉型升級、脫穎而出的絕佳機遇。
在宜昌化工大整治中,環保達標、經營穩健的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因地處長江岸線而關停搬遷。該公司董事長殷銀華表示,企業發展要服從國家和地方大政方針,目前田田化工正依托其母公司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枝江市姚家港打造現代煤化工循環產業項目,而宜昌工廠拆除后,田田化工正在制定土壤修復治理方案,以達到無害化、安全適用標準。
“近十年來,浙江省在環境治理方面的力度有增無減,化工企業承受的環保壓力也在逐年加大。這是一個嚴酷的優勝劣汰的過程,但也是一個極其有效的倒逼企業加大環保投入、促進產業轉型提升的過程,閏土股份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萬福認為。
據了解,閏土股份是改革開放以后首批發展起來的民營染料企業,在創業初期也走過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徐萬福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公眾對環境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環保政策不斷收緊,閏土股份及時地采取了行動,這是閏土股份如今依然能夠立足浙江、并且繼續發展壯大的原因。事實也證明,加強環境治理、走綠色發展道路,不僅于國于民有利,對于化工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同樣意義深遠。
徐萬福說:“‘長江經濟帶化工企業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如能在各地得到強有力的執行,不僅長江經濟帶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將極大程度改善,化工行業也將迎來一個更加公平、更加有序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