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山東省審計廳廳長馬青山受省政府委托,向第十二屆省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作了《關于山東省2016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涉及的城市地下管線基礎設施建設審計具體情況如下:
城市地下管線基礎設施建設審計基本情況
地下管線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承擔著信息傳輸、能源輸送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功能。2015年至2016年7月,全省13個市及所轄107個縣累計完成投資109.97億元,新建供水、雨水、污水等各類地下管線7628.87公里,新建地下綜合管廊52.99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網、燃氣等老舊管線4788.88公里。為進一步推動加快城市地下管線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自2016年6月開始,省審計廳組織審計力量,對全省13個市本級及所屬107個縣(市、區以及開發區等,以下簡稱縣),679個相關部門單位,894個地下管線建設項目進行了審計,全省共投入審計人員403名,出具審計報告119份,提出審計建議248條。
審計發現問題的原因分析
對13個市本級及所屬107個縣,截至2016年7月底加快城市地下管線基礎設施建設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審計,發現以下主要問題:
一是部分市、縣地下管線基礎管理工作不到位。4個市本級和42個縣未編制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規劃或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劃,34個縣未完成地下管線普查工作,43個縣未完成地下管線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二是工程建設進度緩慢。6個市14個縣的48個地下管線項目未能如期開工建設,最長拖期26個月;8個市本級和35個縣的119個地下管線項目進度滯后,比計劃少完成投資26.93億元。
三是部分老舊地下管線存在安全隱患。8個市25個縣有1184.34公里灰口鑄鐵燃氣管線隱患未消除,占需要改造任務的50.49%;7個市17個縣有350處燃氣管線被占壓未整改,占需要改造任務的26.2%。
由于多年來城市建設一直存在"重地上、輕地下"的現象,部分市縣對地下管線的規劃編制和建設管理重視程度不夠,歷史欠賬造成了老舊管網改造不及時,工作推進不夠到位。地下管線基礎設施投入大,投資回報率偏低,對社會資本投資的吸引力不強,資金籌資難,也是地下管線建設項目長期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此外,地下管線的建設,特別是老舊管網的改造需要結合城市統一規劃建設推進,更容易受到拆遷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項目未能及時開工或進展緩慢。
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
審計指出上述問題之后,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和相關市縣進行了積極整改落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對全省地下管線建設情況進行了檢查,截至目前,除個別項目調減建設計劃外,27個縣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地下管線普查工作,2個市2個縣已經完成地下管線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驗收,4個市6個縣21個項目已經開工建設,3個市11個縣67個項目正抓緊做好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針對老舊管線安全問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各市主管部門全面排查改造,根據其提供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累計完成改造灰口鑄鐵管線2930.8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