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有望刷新火電節能世界紀錄、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一改百年火力發電廠基本布局的革命性技術,以二次再熱汽輪機發電機組高低位布置的方式,落地安徽淮北平山電廠。
據悉,該新燃煤機組是一臺135萬千瓦的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機組,機組設計供電煤耗為251克/千瓦時,參數優化后,機組的額定工況凈效率將高達49.8%。《申能安徽平山電廠二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該項目將于今年8月底正式動工,2020年投產。
現有超超臨界機組中的蒸汽已達到了600℃,全球正在挑戰700℃的大關。一般的常規臨界溫度在540℃,超超臨界機組600℃,材料價格翻了10倍左右;現在適用于700℃材料,價格可能還要再乘以10。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總經理、項目發明人馮偉忠稱,“光高溫蒸汽管道就將占到造價增加的絕大部分,買這些700℃的管道要幾十億元。”
馮偉忠發明的‘二次再熱汽輪機發電機組高低位分軸布置’方法,改變了汽輪機在一個廠房、鍋爐放在另一個廠房的傳統布局,把具有多個汽缸的汽輪機拆了,一部分放到了鍋爐上去。事實上,700℃的技術主要就貴在管道,放到鍋爐上后,高溫高壓管道的長度就只是原來的10%至20%。不但能大幅度降低投資,而且管道短了,阻力變小,散熱損失小了,效率也更高了。馮偉忠認為,這種高低位分軸布置會改寫世界發電廠的歷史,接下來發電廠的設計格局可能會發生全新的改變。如果今后發展700℃的機組,這也將是唯一的選擇,馮偉忠稱,“因為它極大地減少了管道的數量。”